夫上古圣人之教也,下皆为之。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
上古时期,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那些教诲,人们都很听从。
“虚”与“实”相对,“实‘,就是所谓”眼见为实“,是指那些看得见,摸得着的客观事物。”虚“却是指超越物质之上的能量。
”邪“与”正“相对,指一种能让人脱离正道的力量。
”贼“,就是趁人不注意的时候,偷偷干坏事。
对那些看不见,摸不着,但实实在在存在,并会对我们的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邪风和贼风,我们要懂得躲避,不与它们正面冲撞,更给它们可趁之机。
比如睡觉时关好门窗,盖好被褥。因为人体在睡眠的时候,自卫能力会降低很多。
”恬“淡虚无的”恬“与”恬“不知耻的”恬“
其实意思相同,只是一个用了褒义,一个用了贬义。人生在世,受伤在所难免,躯体受伤,自己用舌头”舔“拭,心灵受伤,进行心理重建,找个没人的地方,自我抚慰。
伤好了,整个人也就淡了。为了避免受伤,为了避免疼痛,该放的就放下,不该在意的就不在意了。
一切都是虚的、假的、空的。当悟到一切皆空的时候,生命也就达到了佛家的”明心见性“了吧。
欲望降低了
内心强大了,体内的真气,调和顺从,元神安守于内,不被惊扰,不被耗散,疾病又怎么会发生呢。
人身体的疾病,多数都是人的心病引起的。七情六欲,都是心病的源泉。
七情是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,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;
六欲是指人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。
身健了,体就康了。